这部电视剧讲文物考古( gǔ),其实和盗墓有关。那么真( zhēn)实的盗墓如何呢?
鲁迅先( xiān)生有部杂文集名字叫《花( huā)边文学》,你别想歪了,不是( shì)那种花边。其中有篇文章( zhāng)有一段话:
不过古来的冢( zhǒng)墓,却大抵被发掘者居多( duō),冢中人的主名,的确者也( yě)很少,洛阳邙山,清末掘墓( mù)者极多,虽在名公巨卿的( de)墓中,所得也大抵是一块( kuài)志石和凌乱的陶器,大约( yuē)并非原没有贵重的殉葬( zàng)品,乃是早经有人掘过,拿( ná)走了,什么时候呢,无从知( zhī)道。
这段话其实映证了考( kǎo)古界的一句话:十墓九空( kōng)。意思是我们现在发现的( de)古墓基本上都是被盗过( guò)的。甚至很多墓,不只被盗( dào)过一次。
有人心生疑问,为( wèi)什么一座墓会多次被盗( dào)?盗墓贼为什么不一次性( xìng)把墓洗空?
这里要讲一下( xià)现在大家对古董文物的( de)一个误解。
我们现代人觉( jué)得,只要是古董,应该都很( hěn)值钱。比如随便去古墓里( lǐ)拿个盘子瓶子就能卖几( jǐ)百万,这是一种严重的误( wù)解!
古董这种玩意儿,在古( gǔ)代值钱的放到现代才值( zhí)钱;古代不值钱的,现在也( yě)不值钱。比如古代平常人( rén)家用的碗,在古代不值几( jǐ)文钱,现在也不值钱,你想( xiǎng)卖几百万那是做梦。古董( dǒng)讲的是传承有序,而不是( shì)越古越值钱。
古董最大的( de)价值是历史文化意义,文( wén)物文物,有文字的物品通( tōng)常比没字的有价值。比如( rú)一件青铜器,上面有没有( yǒu)文字,价值差异巨大。
历朝( cháo)历代对盗墓都是严厉打( dǎ)击的,对于普通人来说,假( jiǎ)如你盗了一块美玉,很难( nán)出手,就算出手也很难出( chū)高价,所以最值钱的还是( shì)金银珠宝。你就会明白为( wèi)什么一座墓会被盗很多( duō)次。
举个例子:一座唐朝的( de)墓,在北宋被盗了,盗墓贼( zéi)只拿走了里面的金银珠( zhū)宝。到了明朝呢,唐朝的器( qì)物值钱了,有些人会收集( jí)文玩,于是这座唐墓会被( bèi)再次盗掘。
目前所知被盗( dào)最多的墓是秦公一号墓( mù),这座大墓光是留下的盗( dào)洞就有三百多个,是的,你( nǐ)没看错,300多个盗洞,这些盗( dào)洞的分布时间大概从汉( hàn)朝一直到宋朝。注意,这只( zhǐ)是盗洞,说不定盗墓贼可( kě)以从一个盗洞进出呢?哪( nǎ)怕已经被盗过这么多次( cì)了,1976年我们发现这墓时,又( yòu)从其中发掘出3500多件物品( pǐn)。
所以你也能明白为什么( me)会有盗墓贼了,原因就是( shì)古代流行厚葬。
《论语》:颜渊( yuān)死,门人欲厚葬之,子曰:不( bù)可。门人厚葬之。
孔子最爱( ài)的弟子颜渊去世,孔子不( bù)许厚葬,但他的学生还是( shì)给颜渊进行了厚葬。简单( dān)来说,那时候厚葬是很流( liú)行的。
说起盗墓,可能很多( duō)人会想到曹操,他创建了( le)摸金校尉。曹操是三国时( shí)期的人物,其实早在春秋( qiū)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盗( dào)墓了。
《吕氏春秋》有云:
此其( qí)中之物,具珠玉、玩好、财物( wù)、宝器甚多,不可不抇,抇之( zhī)必大富,世世乘车食肉。人( rén)必相与笑之,以为大惑。世( shì)之厚葬也,有似于此。自古( gǔ)及今,未有不亡之国也;无( wú)不亡之国者,是无不抇之( zhī)墓也。以耳目所闻见,齐、荆( jīng)、燕尝亡矣,宋、中山已亡矣( yǐ),赵、魏、韩皆亡矣,其皆故国( guó)矣。自此以上者,亡国不可( kě)胜数,是故大墓无不抇也( yě)。
抇就是发掘盗墓的意思( sī),抇之必大富,世世乘车食( shí)肉,所以大墓无不抇也。由( yóu)此可见盗墓这事有着非( fēi)常古老的传统。
那么真实( shí)的盗墓是怎样的呢?
我们( men)看影视剧或者小说,都把( bǎ)盗墓刻画的很神奇,拿着( zhe)罗盘四处看看夜观天象( xiàng)之类的就能找到古墓,这( zhè)其实都是虚构情节罢了( le)。
确切地说,墓根本不用找( zhǎo),因为大墓都是有记载的( de),谁谁谁,什么官级,墓多长( zhǎng)多宽,里面放几个鼎……这可( kě)都是有严格规定的,不是( shì)你想埋哪就埋哪。
《易传》有( yǒu)云:古之葬者,厚衣之以薪( xīn),葬之中野,不封不树。
简单( dān)来说,春秋战国之前的墓( mù),基本上没有封土堆,也不( bù)种树,从地面上看就是平( píng)地,的确不好找。我们现在( zài)称为坟,坟也就是有土推( tuī)的,也叫丘或者冢。那为何( hé)古墓不好找?既然有记录( lù),直接去找啊。
很多人可能( néng)有这样的经历,农村老家( jiā)的房子,一年不回去,院里( lǐ)的草能长房子那么高。如( rú)果三五年不回去,房子甚( shèn)至都会塌了。一座大墓的( de)主人肯定是达官贵人,他( tā)们去世后都是有守陵人( rén)看护的,短时间内想盗挖( wā)不太可能。往往是很多年( nián)后,或者是改朝换代了,才( cái)会被盗。所以你想想一座( zuò)墓几百上前年,盗挖加上( shàng)自然环境的变化,在地平( píng)面上看不到了,太正常不( bù)过!
有句顺口溜是这么说( shuō)的:唐半山,宋湾湾,汉墓出( chū)在山尖尖,商周出在河两( liǎng)岸,春秋战国埋山顶,东汉( hàn)朝南选山腰,秦汉大墓埋( mái)山岭,隋唐宋尸坡下挺。
《葬( zàng)经》有云:地贵平夷,土贵有( yǒu)支。山者势险而有也,法葬( zàng)其所会……藏于涸燥者宜浅( qiǎn),藏于坦夷者宜深。这说的( de)是山中墓葬的埋藏深浅( qiǎn)问题。如果墓葬选址在干( gàn)涸的地方,那么可以埋藏( cáng)得浅一些;如果选址在山( shān)中平坦的地方,则要埋藏( cáng)得深一些。在古代很多帝( dì)王贵族的陵墓设于山间( jiān),因此《葬经》中对山中如何( hé)选择墓址有极为详细的( de)论述。书中明确提到了“葬( zàng)山之法”。山有巅和谷,那么( me),墓葬究竟是要建在山巅( diān)还是山谷呢?“丘垄之骨,冈( gāng)阜之支,气之所随……支欲伏( fú)于地中,垄欲峙于地上。支( zhī)垄之止,平夷如掌。故支葬( zàng)其巅,垄葬其麓。”这就是说( shuō),如果在山脉上选址,则要( yào)建在山脊上,如果是在山( shān)谷中选址,不能建在山谷( gǔ)最低处,而要建在山腰处( chù)。
简单来说,不管是山里还( hái)是平原,墓大多数在平坦( tǎn)的地方。很少有人会选择( zé)地势不平险要的地方,不( bù)管是山顶,还是山谷,都要( yào)选一块平坦的地方。陕西( xī)山西河南古墓多,也和平( píng)原地形有关。
其实风水和( hé)盗墓关系并不大,因为有( yǒu)着记录,所以想找到墓还( hái)是不难的。查阅县志、文物( wù)志、文物地图册、民间传说( shuō)文本,现场工作是到村子( zi)里套词儿,你可以多研究( jiū)历史,再研究一下墓制,历( lì)朝历代的墓制都是有记( jì)录的,换而言之,只要你下( xià)功夫深,找到大墓的概率( lǜ)还是很大的。
找到了墓,怎( zěn)么盗墓呢?这个古书记载( zài)就很少,毕竟盗墓是违法( fǎ)行为谁也不会记录下来( lái)。小说《醒世恒言》中有个故( gù)事与盗墓有关:
你道拖出( chū)的是甚物事?元来是一个( gè)皮袋,里面盛着些挑刀斧( fǔ)头,一个皮灯盏,和那盛油( yóu)的罐儿,又有一领蓑衣。娘( niáng)都看了,道:“这蓑衣要他作( zuò)甚?”朱真道:“半夜使得着。”当( dāng)日是十一月中旬,却恨雪( xuě)下得大。那厮将蓑衣穿起( qǐ),却又带一片,是十来条竹( zhú)皮编成的一行,带在蓑衣( yī)后面。元来雪里的脚迹,走( zǒu)一步,后面竹片扒得平,不( bù)见脚迹。当晚约莫也是二( èr)更左侧,分付娘道:“我回来( lái)时,敲门响,你便开门。”……抬起( qǐ)身来,再把斗笠戴了,着了( le)蓑衣,捉脚步到坟边,把刀( dāo)拨开雪地。俱是日间安排( pái)下脚手,下刀挑开石板下( xià)去,到侧边端正了,除下头( tóu)上斗笠,脱了蓑衣在一壁( bì)厢。去皮袋里取两个长钉( dīng),插在砖缝里,放上一个皮( pí)灯盏,竹筒里取出火种吹( chuī)着了,油罐儿取油,点起那( nà)灯,把刀挑开命钉,把那盖( gài)天板丢在一壁,叫:“小娘子( zi)莫怪,暂借你些个富贵,却( què)与你作功德。”道罢,去女孩( hái)儿头上便除头面。有许多( duō)金珠首饰,尽皆取下了。
古( gǔ)代的盗墓大抵如此,因为( wèi)没什么工具,也没炸药,只( zhǐ)能手挖,而大墓往往坚固( gù),可以想象古代盗墓也不( bù)容易啊。至于墓里的机关( guān),影视作品都是过分虚构( gòu)了,通常来说没什么凶险( xiǎn)机关,你想象一下古代的( de)工匠水平就知道了。
总而( ér)言之,现实盗墓和影视剧( jù)还是差异很大的。
原创首( shǒu)发公众号:易山先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