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The brutalist]的观影体验总体比较痛( tòng)苦。看的时候时常气一打( dǎ)不出来
全片采用的上世( shì)纪的电影拍摄手法,带着( zhe)观众穿越到了百废待兴( xīng)的二战后美国。如果不是( shì)开头倒着的自由女神像( xiàng),还以为在看建国大业。那( nà)是美国一战功成的年代( dài),那是机会遍地的年代,那( nà)是一张船票(欧洲白人)就( jiù)可落地成为美国公民的( de)年代。
因为整个故事完全( quán)是虚构的,所以我只能理( lǐ)解为每一处情节都有其( qí)用意,因而我不喜欢整个( gè)故事:富有艺术才华的东( dōng)欧犹太难民来到美国,想( xiǎng)一展宏图,为家人找一个( gè)安身立命之处。广播里播( bō)放着以色列国建国的新( xīn)闻,同为犹太人的他还在( zài)美国苦苦寻觅机会。他被( bèi)中产的表兄赶出家门后( hòu)辗转于风月场、难民窟和( hé)工地之间,好在一个富商( shāng)看中了他的才华,男主在( zài)几经犹豫后同意为富商( shāng)修建天主教教堂,过程却( què)非常不顺利。最终教堂建( jiàn)成,男主的价值却被榨取( qǔ)干净,精神几近崩溃,黯然( rán)离场。多年后伤痕累累的( de)男主在大洋彼端的威尼( ní)斯还是取得了瞩目的影( yǐng)响力。
前面主打一个爽文( wén)剧情:表兄收留,然而富商( shāng)诋毁他的工作成果后表( biǎo)兄从热情洋溢到赶人不( bù)及;后来富商认清了他的( de)艺术才华,转而登门拜访( fǎng),想结交这个有才之士,希( xī)望能跟他合作大项目。这( zhè)段过山车剧情是大多数( shù)人最喜欢的段落。
第二个( gè)段落充满了委屈和愤怒( nù)。合作者平庸傲慢,项目进( jìn)展不顺,打工人受气trigger warning。妻子( zi)终于解救来了美国却落( luò)下一身残疾。到此几乎可( kě)以肯定里面的女性角色( sè)的象征意味都很浓厚。金( jīn)发、信基督教的堂兄妻子( zi)代表着美国,表面恭谦,背( bèi)地里却闲言恶语。残疾的( de)妻子代表伤痕累累的母( mǔ)国。妻子在床上反复问着( zhe):我残疾了,你对我还有感( gǎn)觉吗?你还爱我吗?
第三个( gè)段落最为低沉。项目彻底( dǐ)搁浅,男主和妻子都靠药( yào)物维持精神,男主被富商( shāng)强奸。妻子差点病亡,而侄( zhí)女和她的丈夫选择去往( wǎng)以色列。当男主妻子去往( wǎng)富商的庄园控诉其受到( dào)的伤害,得到的结果只能( néng)是被愤怒的拖出门外。虽( suī)然男主一家在美国的经( jīng)历充满的悲剧性,但客观( guān)来说,把妻子弄残废的是( shì)他们的母国,美国一度将( jiāng)他们解救。而最后正如男( nán)主期望的,建筑和艺术在( zài)这场丑陋的资本主义厮( sī)杀中还是完成并存留了( le)下来,他们可以摧毁男主( zhǔ),却无法抹去艺术的价值( zhí)。
和[a real pain]一样,这部电影刚看的( de)时候可能会有点不耐烦( fán),但随着时间推移,会渐渐( jiàn)感受到导演的很多意图( tú)。美国梦被倒置,此处非吾( wú)乡,导演用无与伦比的镜( jìng)头、光影和音乐带着你回( huí)到梦幻的40-70年代,却在讲述( shù)在那个时代被忽视的初( chū)代移民的失意和犹太人( rén)的困境。当然这对于我一( yī)个中国长大的女性来说( shuō)已然是某种优越性,毕竟( jìng)那是排华法案存在的年( nián)代,华人别说承建一个社( shè)区项目,连跟当地人通婚( hūn)的权利都没有。至于女性( xìng),就算是清教徒白人,都尚( shàng)且还没上桌。
让人难受的( de)是整部电影剧情拖沓冗( rǒng)长。和【奥本海默】一样,我丝( sī)毫没看出来整部电影需( xū)要超过三小时的必要性( xìng)。里面拍摄女性的镜头让( ràng)人不适,所有的性爱场景( jǐng)都让我困惑,以及我没有( yǒu)特别明白为什么要让男( nán)主立一个留恋风月场又( yòu)疑似性功能障碍的瘾君( jūn)子人设。当镜头频繁对准( zhǔn)男主俊美忧郁的面庞,我( wǒ)只感受到导演浓浓的自( zì)恋:如此美强惨的男人,你( nǐ)怎么会不爱不同情?而长( zhǎng)达三个多小时对主角的( de)大写凝视,充满了导演的( de)自我投射。简单来说,就是( shì)导演的意志盖过了演员( yuán),演员只是导演思想的载( zài)体。至此,人物失去了本身( shēn)的生命力。即便主演美如( rú)Brody或者Killian Murphy我也难以欣赏了。
资( zī)本在里面是显而易见的( de)反派,是丑陋庸俗的。投奔( bēn)基督教的犹太人是虚伪( wěi)无情的。至此,剧情在我眼( yǎn)中已然过于造作,非要说( shuō)一个优点,那就是少有的( de),我在关于美国梦的大电( diàn)影里面看到了美国以外( wài)的世界,虽然,它依然是犹( yóu)太人的世界,是西方的世( shì)界。
不同于[a real pain]中落地生根的( de)犹太人故事,[the brutalist]的男主和其( qí)后代逃难来了美国又离( lí)开了美国。正如两部影片( piàn)展示的,作为他者的一代( dài)犹太人,带着才华也好,普( pǔ)通也好,都要吞咽难民的( de)伤痛。而留在美国的后人( rén),依然有他们的孤独和痛( tòng)苦。每代人之间命运的鸿( hóng)沟和独特的体验也加剧( jù)了代际隔阂。这是犹太民( mín)族的故事,但这也是在美( měi)国生活的很多移民的故( gù)事。我又想起了[过往人生( shēng)]所讲述的,移民既不是母( mǔ)国人,也不是美国人,而是( shì)永远的第三方。当我们回( huí)过头去把第三方的故事( shì)诚实讲述,才发现其中有( yǒu)数不尽的失落、矛盾、愤懑( mèn)和归于沉寂的接纳平庸( yōng)。迎接你的可能是另一种( zhǒng)柴米油盐和消磨意志的( de)社会试炼。
我在想,今后还( hái)可以迭代成移民故事3.0: 人( rén)们来到美国,意识到这里( lǐ)并不适合自己;于是回到( dào)自己的母国,却发现当初( chū)逃离的原因依然存在,也( yě)依然让人痛苦。于是自己( jǐ)彻底成了无所归属之民( mín),还意识到世界永远都有( yǒu)不完美,你只能去努力明( míng)白自己是谁,然后做出属( shǔ)于你自己独一无二的选( xuǎn)择。 2025.03.08: 修改了一些错字和一( yī)些自己不满意的表达。